看新聞綜合

《亞運》見證霹靂舞從街頭跳上體育競技舞台 蘇志鵬盼選手成更好的文化傳遞者

「在我小時候不太普遍,甚至被認為是次文化,四十年之後,霹靂舞變成會在電視上轉播,會有人為選手加油,有媒體採訪,有贊助廠商關注等等,邁進非常一大步。」

源自街頭文化藝術的霹靂舞繼2018年青奧初試啼聲,現在正式登上2022杭州亞運及2024巴黎奧運舞台,杭州亞運霹靂舞代表隊教練蘇志鵬投入霹靂舞四十年,欣慰見證歷史性一刻,期許選手成為更好的霹靂舞典範。

在資訊豐富、民風自由的台灣,街舞已是年輕一代之間流行多年的文化藝術,蘇志鵬身兼台灣街舞文化推廣協會常務理事、北市大運動藝術系副教授,他也看見台灣的潛力,「台灣這麼小,但每個禮拜都有街舞比賽,甚至高中、大專院校都有街舞社、熱舞社,也都是搶手社團,喜歡看的人也很多,很了不起。」

這讓蘇志鵬想起2011年帶隊參加世界街舞大賽的情景,他回憶,現場兩萬名觀眾,可能有一半不是跳舞的人,但大家就像看電影般的日常,喜歡看舞者身體表達,喜歡聽DJ播音樂,喜歡聽主持人說話或整個氣氛,「當時看了很感動。」

台灣自2017年籌備成立霹靂舞協會,許多地方舞蹈協會正在遍地開花,蘇志鵬也對未來有更多想像,他盼霹靂舞成為街舞文化的領頭羊,讓大眾開始重視街舞,「除了競技觀賞性跟表演性,跳舞也能達到運動狀態,且跳舞本身是一種身體表達,有情緒、渲染力,能讓很多人更懂得表現自己。」

「像我們不一定會打籃球、棒球,但我們知道規則,看得懂。」蘇志鵬認為,或許能從基層學校開始,應聘有街舞能力又符合教師資格的體育老師,開設課程,紮根到喜歡跳舞的人以外,向上跟向下拓展觀賞及參與群眾。

不過在霹靂舞成為運動項目的同時,也為舞者帶來挑戰。霹靂舞作為具創意性與高度自由的舞蹈,體育化後的評分方式備受關注,蘇志鵬指出,這兩年國際上一直在調整準備,包括研習、教育訓練、測試等等,總結出五項評分標準——技術難度、執行力、原創性、多樣性與音樂性,但不會有實際的分數,場上兩位選手是對比關係,所以得更清楚自己與對手的優勢,又必須符合評審認定的標準,確實是個難題。

而杭州亞運在即,霹靂舞項目將派出兩男兩女參賽,蘇志鵬不免對選手有期許,但他強調,更期待選手做出榜樣,「他們是第一批亞奧運級的國手,除了成績上的意義,更有歷史上傳承的意義。」希望選手承接許多老師、前輩的精神,再傳承給下一代,讓未來的成績更好,甚至讓霹靂舞成為台灣的驕傲。

(圖、文/教育部體育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