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獎牌思維獨樹一格 宋玉麒京奧鍍銅
文:洪偵源
對於即將出征東京奧運,肩負奪牌期望的中華隊國手們,作為前輩的宋玉麒,他的觀點或許能讓學弟妹們參考,讓自己有更完整的心態,去挑戰這個運動員的最高殿堂。
現任文化大學跆拳隊教練的宋玉麒,2008年北京奧運拿下68公斤級銅牌,出征前中華隊被寄予爭金的厚望,包括他與上屆奪金的隊友朱木炎。
但其實,宋玉麒早就做好心理準備,不把勝敗當一回事,而是盡力表現,對得起自己就好,甚至一開始,他根本沒有爭取成為奧運國手的打算。
宋玉麒是知名教練宋景宏之子,「宋家班」在90年代的跆拳道界頗負盛名,培育出不少國手,包括在奧運拿下1銀、1銅的黃志雄。
2000年雪梨奧運,高三的宋玉麒在奧運決選,敗給爆發力驚人的許吉宏,4年後捲土重來,但學長黃志雄升上來角逐68公斤級,他再度落敗無緣奧運。
「第一次其實年紀輕,許吉宏已經是成名很久,對戰上心態就輸一半了,自己還沒有那麼成熟。」宋玉麒說,第二次黃志雄升上來打是意料之外,學長的經驗和成熟度還是略勝自己。
由於在2006年杜哈亞運成績不佳,宋玉麒決定退役,且當時已研究所畢業並擔任教練,還是在宋景宏鼓勵與勸說下,才決定第三次挑戰奧運。
宋玉麒提到,退役還因當時跆拳道很容易被裁判主導比賽,就算進軍奧運,可能也沒拿牌機會,「但是分析過我這量級各國選手,發現就算是伊朗戰神哈迪,我勝率還是算高的。」
北京奧運舞台上,宋玉麒一路挺進四強,遇上了南韓孫泰珍,他說觀察前兩場孫泰珍的比賽,裁判評分尺度對他的戰術發揮有顯著的影響。
當時還是傳統護具、人工計分的年代,宋玉麒發現只要孫泰珍有踢到對手,裁判幾乎都會給分,由於孫泰珍速度快,想要完全閃躲會踢不到他,因此只能以換腳的方式對拚。
「要這樣互換,裁判的給分就很關鍵。」宋玉麒表示,賽前告訴自己,當作是場表演,盡力去展現自己,最後以6:7惜敗,孫泰珍的關鍵得分,尺度也有討論空間,但他已沒放心上。
後來宋玉麒銅牌戰4:3險勝德國曼茲,用獎牌作為自己的退休大禮,該屆中華隊在跆拳道拿下兩銅,未符合賽前的預期,不過宋玉麒有不同想法。
「成績是多出來的,你想要這個名次,是你參加比賽後去爭取到的,而不是你應該是這個名次,但表現不好沒有拿到,觀念一轉我後來比賽都沒什麼壓力。」
宋玉麒再以學長黃志雄為例:「2000年奧運學長被設定要拿金牌,但後來銅牌,有人就會說我們失去一面金牌,但本來是沒有獎牌的,是參賽爭取後多了一面銅牌!」
「認為你應該拿金牌,但只拿到銅牌的人,他這樣說也許有他的壓力,但這樣的壓力不應該由我來承擔。」宋玉麒說,因為自己盡力了,對得起自己就好。
這樣的觀念,宋玉麒也落實在學生身上,帶隊多年已不再成績至上,考量文化的辦學特色,以及學生各自不同的狀況,跆拳道的訓練,提升技術已非主要目的,而是在態度與心性上。
宋玉麒進一步提到,一個跆拳隊近60人,不可能每個人都當選手,「但你靠跆拳道進大學,你要對它負責,專長課你就該到,你可能很認真卻無法突破,我可以幫助你做一些轉型。」
「但是我不能接受,你因為沒有發展性而逃避練習去做其他事情。」宋玉麒說,跆拳道不是唯一,只是一個跳板,藉著訓練磨練出與社會對接的技能才是重點。
而這套「成績是多出來的」的觀念,或許能給被加諸奪牌甚至奪金期待的奧運國手們,提供另外一個思考的方向。
(圖/李天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