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看新聞綜合

《體壇》多元管道並進 國際體育交流不中斷

文/馬淑靖

新冠疫情肆虐下,影響國際體育事務交流,但教育部體育署委託中華奧會辦理各項國際體育事務工作,並無因此停擺,改以替代方案進行,積極參與線上會議及研討會、強化國內教育訓練工作、加強國際宣傳等多元方式進行,持續國際體育交流量能。

「中華奧會不斷向國際奧會、亞洲奧會等國際組織,提供在國內的活動。」中華奧會秘書長李玉芳說,持續強化與國際及其他國家奧會的連結,從6月到9月份舉辦奧林匹克日系列活動,讓國際組織看見,台灣在疫情控制得宜下,國內活動如期舉辦。

受到國邊境管制影響,外賓無法來訪,中華奧會邀請外賓預錄課程影片、舉辦國際體育事務人才線上課程,歡迎各國奧會派員參加,透過線上交流,鞏固國際友誼及關係,活動獲迴響,總計19個國家奧會、逾120名奧會或協會代表參與。

體育署國際及兩岸運動組組長許秀玲鼓勵各體育團體、協會參與,仿效中華奧會,參與國際會議,不只交流資訊,也替未來爭取舉辦國際賽事做準備,「總會對台灣在疫情之下,還能如期舉辦賽事都很驚訝。」藉由互相分享,累積國際總會對台灣的印象。

「讓更多人知道台灣對國際賽事的舉辦是有興趣的。」許秀玲說,雖然國際賽事相繼取消,但教育部針對過去百場國際賽,選出12項金選賽事,並主動做國際行銷,讓國際總會知道,台灣舉辦單項競賽已具備經驗、專業。

許秀玲強調,北市府體育局和台灣同志運動發展協會明年已規劃共同主辦「2021亞洲平權運動會(TSG)」、雙北申辦2025世界壯年運動會,北市也積極爭取2026世界同志運動會。

(圖/體育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