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綜合

《運動菁英育才計畫》林于烜-田徑練習曲

「競技運動就是很現實的,因為現在不去做,以後也沒機會去試。」

178公分高,高二的林于烜站在起跑點上,身材出眾。當初他讀小學因為高挑(160公分高),被挑進田徑隊,清水國中二年級時,以1109贏得2017年彰化全中運國男組100公尺金牌。但隔年全中運時受傷,右腳踝軟骨挫傷,休息近半年,畢業後他沒有放棄田徑,選擇離家較遠的田徑名校、長億高中,再出發。

「那時候就想說,為什麼會受這種傷,是不是因為熱身不夠,還是因為動作哪裡做錯,但就好像不是這些原因,就很突然,老天爺讓我受傷。」林于烜省思傷勢帶來最大改變,執著田徑的信心更堅定,「一般人遭遇這種傷勢,好像都會想放棄,但我相信練習,我覺得能慢慢回來。」

兩年等待,他的100公尺個人最佳來到1089200公尺則進步至2197。「能夠回來跑步,真的很開心,老師們都一直鼓勵我,他們都相信我,可以再進步。」

台中市五權國中田徑隊教練黃春榮協助林于烜訓練,這幾年觀察下來,「于烜跟同年紀的孩子相比,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有想法,練習又認真,很清楚自己現在要做什麼,然後未來目標想要什麼。」

17歲的林于烜享受田徑的速度感與成績突破的成就感,「這七年來,放棄田徑的念頭,其實好像沒有,就覺得很有趣呀。上高中後,有時候看著其他同學放假回家,然後我繼續訓練,感覺很苦嗎?但我很清楚我自己在幹嘛,我就是要為自己這條路打拚。而且以前家裡排斥,原本一開始擔心我課業問題,後來答應他們,只要我功課維持一定成績,不要太差,他們現在也變得很支持我,繼續練田徑。」

「田徑運動,已經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天沒有練習,就會覺得怪怪的。」

林于烜田徑路的偶像為「台灣最速男」楊俊瀚跟長億高中學長葉守博,「練習時候很常請教學長,他身上有很多,我沒有的東西,像是起跑技術,彎道的感覺,那些細節,是我比較少去注意的。」

已畢業的學長葉守博為今年拿坡里世大運國手,就讀台灣體大的他,時常就近回校勉勵學弟或跟學弟一起訓練。他覺得林于烜擁有條件優勢,「雖然因為過去有傷,但很多時候,不用去著急一時,而要把目標看遠一點,慢慢來,不見得真的比較慢。他真的還年輕,之後肌肉訓練來講,可以無止盡摧殘自己,然後把自己逼到極限再突破。」

社團法人台灣運動發展促進會希望透過社會各界力量,為體育發展注入新助力,並透過「運動菁英育才計畫」,將企業與優秀基層選手進行媒合,提供選手多方面的協助及全方位的發展,以期選手有更好的運動表現,並延長選手運動生涯。在「運動菁英育才計畫」的協助下,林于烜裝備上沒有後顧之憂,以及相關營養品,幫助休息恢復,還有移地訓練,讓他增廣見聞。

「這幾次到對岸(四川和福州)移地訓練,真的是去見見世面,不管是技術或課表上面,然後他們那邊有很多年紀跟我差不多的,都很厲害,很多高手,一塊訓練下,會更刺激自己。」

林于烜目標高中階段,最後一年成績不要留白,「希望再拿下全中運金牌,如果可以的話1002004X100公尺接力,都希望拚拚看。」

葉守博拍拍學弟林于烜肩膀,「長億高中田徑隊有個紀錄榜,上面有幾個都還是我的名字,很希望學弟把它破掉。」

17歲的大男孩靦腆笑了一下,林于烜坦言田徑生涯起步比較曲折,「但就是照教練的,循序漸進,階段性訓練,穩定自己的步伐,畢竟太快其實也不好,就循序漸進吧。」但他很清楚把握當下,放眼未來,「競技運動就是很現實的,因為現在不去做,以後也沒機會去試了。」

(圖/楊育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