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棒球

《話中有話》王雲慶 (下):不要出國一趟還是只會打球,別的什麼都不會

【封面圖說:王雲慶於2017經典賽場邊觀戰。(文生大叔提供)】

文/文生大叔

這是和王雲慶訪談的完結篇了,我們回顧了一個網路上爭議多年的早餐疑案,也討論了他實際參加最近兩屆WBC世界棒球經典賽中華隊運作的親身經歷。

在臺灣棒球界頂層實際經手了這麼多年的業務,王雲慶對臺灣的棒球環境有很多誠懇的建言,但是他更重視的是選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比賽的本質是選手,如果我們的環境不能讓選手把天賦本能轉化為實際的戰力,如果選手在比賽時沒能得到妥善的照顧,那場外這些吵雜的爭權奪利一點意義都沒有。

我們聊到了三十年來中華隊在世界棒壇的實力定位,以及臺灣棒球和世界棒球強權的距離,基於他對臺灣棒球從職業到業餘的全面性了解,我們也討論了業餘選手是否應該出國,以及高中生選手在中華職棒的發展前景;這些問題你可能也想過,但是你一定更想聽一個真正的圈內人會怎麼說。

上次我們討論到選手參加國家隊時的待遇,那我們來解答一個長年疑案,我知道你也說明過很多次了,就是2013年在日本的經典賽八強賽,中華隊到底有沒有吃到早餐?

我只能這樣講,大會本來就沒有準備早餐,但是大會幫每一位隊職員和選手準備了零用金,每個人每天一百塊美金;當然如果我站在善待選手的立場來講,以我過去辦比賽的經驗,像是亞職賽等等這種等級的比賽,我會幫選手準備好飯店附設的早餐,讓他們可以去吃,然後掛帳,但是在經典賽大會的規劃上,這不是標準配備。

在那次比賽,我們在飯店現場就有被告知、應該是說被提醒,說因為每個人在入住時就先拿到了每天一百塊美金的零用金,所以我們的住宿是不包含早餐的,也因此我覺得那一次的事情是被刻意渲染了,而後來那也成了聯盟和棒協雙方在戰爭過程當中,絕佳的一個宣傳點。

因為我們在臺灣都很習慣,住旅館就是第二天早上下樓吃早餐,這是包含在住宿費用當中的。

但是很簡單嘛,你訂房的時候,旅館一天晚上三千塊的話就含早餐,不含早餐的話可能就兩千五百塊,意思一樣啊!

其實在國外許多旅館,住宿費用是不包含早餐的,但是大聯盟的標準配備就是我們給你一天一百美金的零用金...

對,我給你一天一百塊的零用金,這夠你吃早餐了吧?因為你的午餐和晚餐都在球場啊!

而且我們雖然翻譯做零用金,但其實他們用的詞是Meal Money,也就真的是餐費的意思...

要說我們的選手真的多習慣吃早餐嗎?其實也沒有,但是在那時的情況之下,這件事情根本在現場就已經解決了;也就是說,在發現住宿不含早餐時,雖然中華職棒會長要求我在現場立刻處理,但是棒協馬上就接手了,所以聯盟根本沒有花到錢,而是棒協馬上就把『早餐』這件事安排好,而且後來也沒幾個選手去吃,了不起就是兩三位。

當然,我覺得這要分開看,大會有沒有準備,跟選手有沒有去吃,這是兩件事;有準備當然還是比較好,要是我辦比賽的話就會準備。

但是那樣的話,選手就沒有餐費可領了,而且我想,被外界攻擊的重點是中華隊沒有準備,所以想要吃早餐的人沒得吃...

基本上,我們第一天下飛機大概不到兩個小時就知道這件事了,所以根本沒有『想吃早餐的人吃不到』這件事;我們從機場到旅館跟大聯盟報到是傍晚的事,離第二天早上吃早餐還有很久,所以絕對不是網路說的,什麼選手下樓想要吃早餐結果卻沒有吃到。

等到第二天的早餐時間,這一切早就被安排好了,只要是中華隊的人走進餐廳吃早餐,就是可以直接簽帳;我都可以吃啊!可是忙都忙死了,誰有時間去吃早餐啊!

到了2017年的經典賽,你負責的就是中華隊的後勤和支援了,你碰過教練或是選手對你做過最奇特的要求是什麼?

整體來說還真沒碰過什麼奇特的要求,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支援的三位管理,王坤堯、彭政欣、還有劉康聖三位都是經驗非常豐富、而且非常優秀的工作夥伴;他們對教練和選手的需求都非常清楚,也撐起了整個後援團隊的日常運作,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可以很精準地掌握中華隊成員的各種需求。

他們三位的幫助,加上我獲得中華棒協完全的授權,不管從臺灣到澳洲,還有後來到日本和韓國,我上有協會的授權,下有這三位得力的助手,對於選手從三餐的需求到訓練上的安排,這一切都很順利。

那在這趟經典賽的後勤支援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比較特別的經歷?

我們在去澳洲移訓時的餐飲,在一開始確實是出了一點狀況,那是很明顯的中西文化差異;接待我們的飯店是經驗非常豐富、經常接待運動團隊的高級飯店,我們在去之前也先溝通過每天晚餐的菜單,但是第一天晚上選手就說這餐點沒辦法適應。

我們現場看到的就是飯店準備的食物非常清淡,可能從運動營養學來說是非常合適的,就是水煮雞胸肉、沒有任何煎炸和醬汁、然後搭配上大量的生菜沙拉;這對我們臺灣的選手來說,他們都覺得品項太少、口味也不合適,所以大家就有點不高興。

王雲慶與2017經典賽中華隊郭泰源總教練合影。(文生大叔提供)

這是飲食習慣的問題了,臺灣運動選手還是習慣要吃好一點,但那通常就是油一點、口味重一點、而且未必符合職業運動員的需求。

所以我根據我接待亞洲職棒大賽的經驗,我想了一些比較適合我們選手的菜色,第二天就去和澳洲飯店的主廚開會;除了菜單增加一點口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請他們煮兩大鍋白飯,讓選手比較可以接受。

其實飯店的隔壁就是一個很大的超商,所以有些選手會去買牛排回來自己煎,這當然就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不過在我們和飯店溝通過之後,調整過的菜色選手們的接受度就好很多了。

這次十二強大賽我們的排名是世界第四,當然我們也知道這個排名是包含三級棒球比賽的積分;如果光看大家最在意的成棒,三十年前我們和美、日、韓、古巴這些棒球強權是有得拚的,現在我們雖然世界排名第四,但是如果跟荷蘭、義大利、澳洲、甚至巴拿馬這些國家比賽,我們已經不敢說一定會贏了,這三十年來發生了什麼事?

這三十年來最大的不同,當然就是國際比賽有職棒選手的加入。

我覺得我們在最高階層講求科學化訓練的起步比別人晚了,而在這方面起步得越晚,差距就會越大;雖然我們這些年來有急起直追,但是科學化訓練不能等到職棒才開始,你要從小就開始。

以美國的例子來看,國中好像還在玩,但最晚高中就已經開始科學化的訓練了,我們臺灣的高中選手也一樣,如果他們能開始接受科學化訓練的話,等他們球技成熟之後,這些選手的天分會有更好的發揮;但是以我們臺灣現階段的職棒選手來看,他們頂多頂多是在成棒階段才開始接觸到科學化的訓練,但是我們的大學棒球有多少資源?

我在訪視校園的時候可以看得出來,大專院校可以獲得的資源差距非常的大,像開南他們就很厲害,他們有非常穩定的贊助,有相當充足的資源可以投注在球員身上,但是其他排名可能在十名以外的學校,他們就必須很辛苦地去找錢;光是要維持一支球隊訓練的費用、參加比賽的費用、還有老師的薪資等等,就非常辛苦,所以我們很難奢求他們有多餘的資源能放在選手的發展上。

那回到剛剛澳洲移地訓練的例子來說,飯店提供給職業選手的餐飲,我們的頂級選手卻覺得不好吃、沒辦法適應,這是不是也顯示出我們選手對科學化訓練的接受度還不夠?

我覺得還是有選手知道這是應該要吃的東西,譬如說高國輝、胡金龍幾位,他們一定偶爾還是會喜歡吃好吃的東西,但是他們會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必須克制;中華隊的移地訓練到了澳洲,他們會知道這是為了三月的比賽在做準備,所以到了哪一個時段飲食上必須做出什麼調整,這些很可能都是他們在美國所習慣的模式,其他大部分的選手一方面可能就是這些資訊接收還不夠,另一方面就是自制力的問題。

十二強大賽馬上就要開打了,現階段你對中華隊最擔心的是什麼?

最擔心的就是他們在這個比賽沒辦法出線,也擔心如果沒有出線的話,接下來的奧運最終資格賽其實更難打。

可是如果要參加最終資格賽,我們必須先在十月的亞洲棒球錦標賽獲勝;所以很可能在十二強開打之前,我們就已經知道中華隊能不能參加後面的最終資格賽了。

對,十月的亞錦賽,然後十一月才是十二強;有可能到時我們一定得在十二強拿到奧運資格才行,那就是一翻兩瞪眼;這個機率是在的,但是也希望參加亞錦賽的業餘中華隊加油。

你對臺灣選手出國打球的看法是什麼?特別是出國的時機點、簽約金的高低、還有對中華職棒、乃至於整個臺灣棒球環境的影響等等;會不會覺得年輕選手出國,所以降低了中華職棒的水準?

我不會這麼覺得,因為一定是我們職棒在技術、經營、報酬、還有給年輕選手的期待值等等環境問題,這些累積起來的整體水準比不上國外,所以選手才會想要去外面打;當然如果站在中華職棒經營者的立場,你會希望選手在臺灣站穩腳步再出去,所以今年王柏融這個例子是一個好的開始,很多選手看到或許會覺得,即使先加入了中華職棒,還是一樣有出國打球的機會。

不過整體來說,美國職棒來臺灣找選手,還是以高中選手為主,因為這個階段的選手可塑性是最高的;我還是會鼓勵選手出國,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簽約金的額度,還有球隊的培養計畫。

我也想提醒選手,出國之後除了在技術上做磨練之外,更應該趁著年輕、行有餘力的時候多去學習、去吸收當地的文化,去體驗一下美國社會的各個層面;你未必會一直在美國發展,但是這些東西學起來就會成為你的資產,不要出國一趟回來還是只會打球,別的什麼都不會。

這幾年中華職棒對頂級高中生的待遇非常好,簽約金給的相當高,有幾位選手也很快就在一軍有好的表現,這是不是就降低了出國打球對這些頂級高中生的誘因?

會,因為在家打球對這些高中生來說,當然是有無法取代的安定感,一方面家人都在身邊,另一方面球團和聯盟都是臺灣人,他們可以受到比較穩定的照顧,這對年輕運動員的心理狀態來說是好的。

在國外,選手誰都不認識,只能跟翻譯相依為命,這時候翻譯的角色就很重要了,翻譯好選手就會上天堂;出去就是一個陌生的環境,但是它在進步的動力上會給你更強大的推動,在臺灣打球很安定,但是安定感太多,很可能就太舒服了。

我們來聊些輕鬆一點的,如果你可以選三位從古到今的棒球人物,一起坐下來聊天吃頓飯,你會選誰?

第一個是泰德威廉斯(Ted Williams,紅襪隊傳奇球星),那是我畢生的偶像,第二位是王貞治,雖然我實在是不敢跟他坐在同一桌吃飯,第三位的話我想請洪騰勝,因為我有很多問題想問他。

我想要全盤知道洪騰勝先生當初要成立中華職棒的時候,經歷了多少困難,我想要知道當時的中華職棒是在怎麼樣的情況下被他給撐起來的,他花了多少的心血、被多少人阻擾等等,我覺得曾經身為中華職棒工作人員一份子,這是我想要知道的歷史,因為這段歷史幾乎沒有被記錄下來,而他似乎也不想講。

你最珍貴的棒球收藏品是什麼?

我在職棒元年的時候透過聯盟的仲裁委員、也是前國泰醫院院長陳楷模先生,得到一顆王貞治的簽名球,那時我才高中,但是我一直把它收得好好的;後來因為工作的關係,也有機會親自請王貞治再幫我簽了兩顆球,都是有日期的,有一顆還是在我生日時簽的。

另一個我覺得很珍貴的,是2006年經典賽開打之前,在底特律有一個開打記者會,每個貴賓都得到一顆Tiffany的水晶棒球,那個全臺灣大概頂多只有四顆;後來我們曾經嘗試請臺灣的Tiffany幫中華職棒設計獎盃,不過他們在臺灣好像沒有權限,所以我們聯絡了美國總公司,但是很可惜並沒有能夠成案。

你最喜歡的棒球電影是哪一部?

應該是愛情全壘打(Fever Pitch)吧!因為後來我們贏了,比較沒有深度,我知道,但是我是紅襪迷,而且我們贏了。

那個電影其實是後來重拍的,因為第一版是拍紅襪隊輸了,男主角就繼續過著他悲慘的生活,但是電影拍著拍著,拍到後來紅襪隊居然打破魔咒贏了,就只好把結局重拍;我覺得那部片子很深刻刻劃出在2004年之前,做為一個紅襪球迷的心路歷程,就是我們每年都有希望,但是當厄運來臨的時候我們也只好接受,然後等待下個球季的來臨。

在魔咒破除之前,紅襪球迷和小熊球迷的差別是什麼?

紅襪球迷很酸啊!小熊球迷比較起來是看得開的,同樣說『明年球季再來』這句話,紅襪球迷講起來是很諷刺的語氣,而波士頓媒體在酸紅襪隊也是不遺餘力的,但是小熊球迷講起來就不一樣,是比較充滿希望的。

如果你的生命裏沒有棒球,你現在會在哪裏?

假設性的問題,那我應該就是在畫圖蓋房子吧!我其實是很喜歡畫圖蓋房子的,我希望有機會可以回去美國,自己畫自己蓋自己要住的地方。

現在的波士頓會跟二十年前的波士頓說什麼?

二十年前的這個時候,是1999年我們剛認識的時候吧!

我很確定,我不會跟自己說的是『不要回臺灣』,雖然後來我曾經一度有點後悔回來,但我覺得我是個幸運的人,我沒有什麼會覺得後悔的事;我想現在我會告訴當時的自己,一要多花點時間在家人身上,二就是有機會進修的時候要好好把握,因為我曾經錯失過幾個機會,可以讓自己再進修有關職業運動產業相關的知識,現在想想覺得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