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部114年度補助中華民國田徑協會辦理國外培育田徑教練人才計劃,協會教練委員會遴選出12位優秀教練,田徑協會副秘書長邱為榮教練領銜,學員有陳九州、張耀仁、乃慧芳、呂景義、林淑惠、杜茂生、胡文瑜、蔡欣憲、莊一鴻、翁竹毅、林芝羽,前往美國亞特蘭大喬治亞大學針對田徑專項運動學習。

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UGA)田徑隊是美國NCAA Division I、東南聯盟(SEC)中實力非常頂尖的隊伍之一。隊名為 Georgia Bulldogs。其中有2024年巴黎奧運女子1600公尺接力金牌,2025年東京世錦賽男子全能運動銅牌,男子短距離組最佳成績9秒95,平均成績在10秒初,400公尺最佳44秒。女子短距離組最佳10秒9,平均成績約11秒初,400公尺最佳49秒。女子鉛球最佳成績接近19公尺,女子跳遠最佳成6公尺60。


這次到美國喬治亞大學參與為期 16 天的田徑專業培訓,上午安排專項課程以技術分析及數據化為主。下午以實際觀摩訓練為主。對大家而言不僅是一次增廣見聞的旅程,更是一段重新檢視自己訓練專業知能、競技運動觀念的重要經驗。在這段密集而充實的日子裡,學員從教練、選手、設備到訓練文化,都獲得了深刻的啟發。

首先,UGA 訓練場館的完善程度遠超過大家的想像。室內外跑道、重量訓練室、恢復區、運動科學測量設備等,都完整且專業,深深體會到「科學化訓練」在美國大學田徑競技運動中的重要地位。每一項訓練、從每一次熱身都有明確目的,教練也會依選手狀況設計規劃調整,而不是盲目追求質量或速度。

在課程與訓練觀摩中,接觸到許多過去沒有仔細思考過的細節,例如:節奏跑的控速方式、起跑角度的細微調整、技術動作的影像回饋,以及恢復的重要性。UGA 教練團隊強調「把每一次練習都當成為自己負責」,這句話讓我們印象深刻。選手無論組內競爭再激烈,都能保持良性、彼此推動的氛圍,這種以自我進步為核心的文化,讓大家深受啟發。

此外,與當地選手交流也是收穫之一。他們對訓練態度認真,但遇到挫折時能快速調整心態、很少陷入負面情緒。他們不會將失敗視為打擊,而是視為下一次體現進步的機會。這種心理素質是選手面對比賽建立的專業能力。

16 天的學習雖然短暫,但影響深遠。讓大家重新思考自己對田徑的熱情與定位,也讓大家更清楚未來想走的方向。不只是技術上的成長,更是心態、視野、專業素養的提升。

中華民國田徑協會表示:教練研習團返回臺灣後,將安排適當時間辦理分享研習重點,把這段期間學到的訓練理念與國內教練分享,帶回各自母隊訓練上,不斷調整、反思、突破,讓田徑運動真正邁向更成熟、更專業之路。
(圖、文/中華民國田徑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