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呢?何必要自討苦吃?何必拚這一下?何必孤注一擲?賭注這麼大,勝算這麼低,何必冒這個險?就算拚盡全力,也可能會一敗塗地,所以何必呢……?
這是一個對「嘗試」和「失敗」更加敏感的時代,身處一個對嘗試心存顧慮、對失敗選擇逃避的環境中,想要勇敢邁出第一步變得格外艱難,這正是當代許多年輕人面臨的真實處境。
2025年9月, Nike選擇直接面對年輕一代的內心掙扎與現實挑戰,推出全新品牌企劃「Why Do It?」。還是那句熟悉的「Just Do It」,但這一次它被賦予全新的時代內涵,更貼近每一個渴望行動卻猶豫不前的年輕人,並用一個充滿力量的問題向還在猶豫的他們發起號召——不試試看,哪來勝算?
本次品牌企劃以一支極具衝擊力的同名宣傳片
揭開序幕。影片集結了LeBron James、Caitlin Clark、Carlos Alcaraz、Vini Jr.、Rayssa Leal與鄭欽文等全球頂尖運動員,透過他們展現運動最真實、最純粹的核心精神,向年輕一代宣告:「勝利」並非與生俱來,而是源於你的選擇,而你能做出最重要的選擇就是開始行動。正如影片中所問:萬一贏了呢?
「不要畏懼失敗,因為失敗是成長最好的導師。當你心有疑慮時,唯一的方式就是開始行動,勇敢嘗試。」—Nike籃球運動員LeBron James
「你不可能每次投籃都命中,也無法每場比賽都贏得勝利。但每一次踏上球場並參與競爭,都是向勝利邁出的關鍵一步。」—Nike籃球運動員Caitlin Clark
「你無法掌控一切,但你可以選擇去拼得下一分。體育的意義就在於此——擁有堅持向前的勇氣,保持無畏,並在任何壓力下都堅定相信自己。」—Nike網球運動員Carlos Alcaraz
「請勇敢地去做夢,夢想才是目標的起點。但是更別忘了,通往夢想的路上會有艱辛、迷惘、眼淚和失敗,一定要享受這個過程。因為當你站在終點回望,會發現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人生就是不虛此行。」—Nike網球運動員 鄭欽文
「勝利來自於每一次選擇、每一次訓練和每一次重整旗鼓。挫折無法避免,但正是這些經歷讓我的歷程真實且獨一無二。」—-Nike美式足球運動員Saquon Barkley
本次品牌企劃活動向各個領域的運動員傳遞理念:選擇嘗試本身就有意義,失敗更是成長的必修課。
Nike執行副總裁兼行銷長Nicole Graham表示:「『Just Do It』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源自內心的運動精神。它傳遞著一種信念:運動能夠讓我們彼此激勵、凝聚力量,並超越自我設限。透過『Why Do It?』品牌企劃,我們點燃新生代的熱情,鼓勵他們勇敢邁出第一步,相信自己的潛力,在決定開始的那一刻,寫下屬於他們的勝利。」
自1988年誕生以來,「Just Do It」已經成為業界最具影響力的口號之一,也激勵著無數運動員追逐夢想。首支Just Do It廣告片以80歲跑者Walt Stack慢跑穿越舊金山金門大橋(Golden Gate Bridge)為畫面,沒有華麗特效,卻以最純樸的方式傳遞出「運動屬於每一個人」的鮮明態度,奠定了「Just Do It」精神的基石。
隨著時間推移,「Just Do It」逐漸成為一種態度,不僅展現了每個運動員的堅毅精神,也象徵了如Michael Jordan、Serena Williams及Kobe Bryant等傳奇人物的卓越成就。從日常生活到運動賽場,「Just Do It」持續激勵著人們大膽行動、敢於逐夢,更勇於挑戰自我。
1995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If You Let Me Play」推動著女性的成長與改變;2013年,Nike 台灣以「不想說晚安」運動宣言為號召,邀請年輕朋友們點燃夏季夜晚的運動活力,帶領一股文化新風潮;2018年,風格大膽前衛的「Dream Crazy」鼓勵人們勇敢追夢。這一系列宣傳片已經超越了廣告本身的意義,成為一次次社會文化的深刻反思,激勵著不同時代的年輕人勇於開始、勇往直前。
到了2025年,世界不斷地在變化,但「Just Do It」的核心精神始終如一。無論是專業運動員追求賽場突破,還是普通人嘗試投入全新領域,Nike希望透過「Why Do It?」傳遞的信念始終清晰:勝利並非遙不可及的「結果」,而是源於每一次「敢於嘗試」的選擇。這份「勇於行動」的精神,不僅是對Just Do It核心精神的傳承,更是對新生代運動員成長需求的有力回應——不試試看,哪來勝算!萬一贏了呢?
更多《Why Do It?》運動員個人系列影片將陸續於Nike Taiwan Line 官方帳號發表,敬請期待。
(圖、文/Nike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