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

《運動菁英育才計畫》蘇力揚—羽球痴的勝利方程式

「身為一個教練,我們常要提醒選手自主訓練,但對於蘇力揚這種球痴,我最常說的是不許你再繼續練。」

楊鈞翔教練口中的「球痴」蘇力揚,有個打過甲組的球員爸爸蘇志明,從小就跟著父親「征戰」球館,愛玩的年紀,哥哥爸爸相陪略顯單調,但在民權國小遇上志同道合的玩伴,激盪出他對羽球的興趣,決定和大家一起「玩」,這場遊戲按下開始,就開啟了超過十年的羽球關卡。

雖然期盼克紹箕裘,但孩子的喜好才是父親的第一順位,蘇力揚說:「爸爸從來不會強求我做到什麼程度,從小他只和我說,這是你選擇的路,至少要對得起自己,不能半途而廢。」

屢次跨級挑戰讓蘇力揚成名得早,國小三年級就打出成績,成為大家口中備具潛力的明日之星,但踏上羽球路的十二個年頭,他謹記父親說的話,以自律為圭臬,專注面對每次訓練和比賽,相信努力是王道,一步一腳印踩穩才最踏實,「如果我不夠努力,再多的天賦都會有消耗完的一天,競技運動很現實,只要一鬆懈,別人馬上就會超過你,每天維持在好的狀態,保持競爭力,我心裡才覺得踏實。」

從小面對四面八方投射的關注,蘇力揚不想讓支持的人失望,選擇更投入、更拼命訓練,「我的個性是只要決定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不管有多辛苦、多困難,因為這是我的選擇,是我喜歡的東西,我要做到最好,不然不如不要做。」這個「天賦」光環,是助力也是壓力,如何在兩者中找到平衡點,他坦言還在學習。

不喜歡輸的感覺,所以蘇力揚想盡辦法要贏,然而國二那年,首次代表中華隊征戰亞青U15,期盼已久的國家隊初體驗,卻不如想像中光鮮亮麗,過度緊張、興奮導致表現失常,國際賽首戰就吞敗,最喜歡看球賽的他,接連幾天把自己關在飯店房間,不想再踏進球館,恨不得立刻飛回台灣,遠離傷心地。

面對落敗的恐懼,在教練、父親從旁心理強化後得到紓困,蘇力揚不再逃避,「後來自己想了想也覺得,雖然很多人對我期望很高,但這不代表我不能輸球,選擇打球這條路有很多起起伏伏,但是這些都只是過程,能承受得起失敗,才會成功。」

訓練、比賽挫折都不成問題,傷痛纏身才最讓蘇力揚感到挫敗無奈,高二那年為累積阿根廷青年奧運積分,幾乎每兩週就飛到國外比賽,過度疲勞加上防護觀念不足,造成後大腿肌肉撕裂,回台灣才驚覺事態嚴重,接踵而來的手術、復健讓青奧夢一夕破滅,「輸球我可以多練習改善,還有機會去調整,下次再來,但受傷我連拿球拍上場都沒有機會,這對我來說才是最大的挫敗。」

談起子弟兵受傷痛磋磨,教練楊鈞翔反而認為是轉捩點,他苦笑指出蘇力揚自我要求高,又太愛練球,沒讓身體適度恢復,自然容易疲勞受傷,「我明明叫他休息,但他還是常用私人時間,找了同學到球場偷練,那次受傷以後,叮嚀他一定要適當休息,他不會再那麼急,也趁機補足柔軟度和防護觀念。」

蘇志明提供。

學會面對挫敗,與自己和平共處,蘇力揚不再卡關,先是擺脫國際賽場失利的陰霾,在亞青U19拿下季軍,過去三度在首輪就被刷掉的全國排名賽,也在今年獲得亞軍,寫下個人生涯新里程碑。

蘇力揚找出面對比賽的勝利方程式,做好準備、盡力發揮、坦然面對,將勝負成敗獨立出來,反而打出成績,「準備好每次的比賽,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即使今天輸球,只是一個過程,假如拿了冠軍也只是我這個比賽表現好,下禮拜還是要打掉重新努力,不管勝負都只是我人生當中的其中一場比賽。」

社團法人台灣運動發展促進會希望透過社會各界力量,為體育發展注入新助力,提供選手更多方面的協助及全方位的發展,期望選手有更好的運動表現,並延長選手運動生涯。蘇力揚除了有母隊中租百齡的投入贊助,「運動菁英育才計畫」所提供的經費讓他針對個人需求,添購專屬的裝備、補給品,幫助他訓練上更為充裕。

經過大賽洗禮,蘇力揚趨於成熟,其實最初拾起羽球拍,早在小男孩心中撒下種子,走向國際、站上奧運舞台的夢想從未改變,「我現在的訓練完全是為了2024巴黎奧運,雖然我比較年輕,有很多學長都在為了這個目標努力,但我還是要拼。」他拿全排賽舉例,連三次都一戰就打包回家,第四次還是打上亞軍,對蘇力揚而言沒有不可能的事,放眼2024巴黎奧運,如何不間斷努力走向嚮往的舞台,成為如今的首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