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灘排球》興趣使然的沙排女將 顧乃涵珍惜每一刻奔馳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一個興趣,以前可能是被逼著打球,可是到了中年以後,你就會覺得你想要找一個興趣,所以這應該是我繼續想要打球的原因吧。」

43歲顧乃涵代表高雄市,征戰雲林全運會女子沙排,她搭檔吳淑芬,最後收下銅牌。賽後顧乃涵心情有些激動,「因為自己年紀可能也到了,會比較珍惜自己還可以跑跳的時候。然後是種感觸吧,很高興、很慶幸,自己43歲,還可以這樣子跑跳,去協助隊友,不是拖累隊友。」

顧乃涵曾在2006年杜哈亞運助室內女子排球隊鍍銅,2010年廣州亞運轉戰沙場,與前輩「沙排女王」張惠敏闖到八強,遭遇地主大魔王薛晨/張希才敗下陣來。接下來10多個寒暑,顧乃涵一直都是台灣女子沙排的標竿和典範。

「沙排魅力就是從個人的技能,需要全面性、解讀比賽的能力、瞬間的反應,那是一個很大的成就感。」顧乃涵表示這麼多年來堅持投入沙灘排球,關鍵在於很多時候不是仰賴別人,得靠自己將危機變轉機,那股喜悅、成就感跟室內排球相較,是另一種醍醐味。

她坦言沙灘排球挑戰性更高,要克服天氣跟身心狀況,而且鬥智、鬥技術,「所以有時候能讓自己持續進步,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 因為你可能不會受年齡的限制,然後會想要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目前顧乃涵在高雄市前鎮國中服務,她坦言國內沙排發展,到頭來選手往往都要面臨現實難題,需要工作來維持生活,很難全心全意投入。

「我們不是職業隊,國外幾乎都是職業隊,台灣選手得自己想辦法找贊助生存,一年、一年過去,現在與國外選手差距又更大,人家持續進步,汰舊換新,培養出越來越多隊伍。我們主要還是老將在撐,像台中()雅萱和黑妞(潘姿怡),所以要跟上別人只會更難。在這樣環境下,除非長期培訓,投入資源,要花錢,兩個人其實不多。」

顧乃涵指出中華民國排球協會近年發展潛優培訓,鼓勵青年隊出國移地訓練學習,「這部分真的很感謝協會推動,幫助教練跟選手到國外更新世界的打法和技術,但也很現實就是,看見外國青年隊的水準已經快跟我們成人隊一樣。」她期盼除了出國移訓,可以邀請國外沙排教練到台灣辦技術講習,持續去推廣精進。

(圖/114年全國運動會籌備處提供)

《沙灘排球》興趣使然的沙排女將 顧乃涵珍惜每一刻奔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