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輸的精神持續推動向上,臺灣師大碩士班王奕翔歷經兩次右膝十字韌帶開刀,終於在體操吊環開創運動生涯第二春,114年全大運公開男生組競技體操個人單項吊環決賽,他以14.125分,險勝國北教大名將林冠儀,王奕翔贏得個人全大運首面吊環金牌。
「我以前是跳馬和地板,第一次開刀受傷回來後,練習不久又再次開刀,那2021年碩士班時跟教練討論,教練認為我爆發力好,空中感也不錯,可以轉吊環,就決定嘗試。」王奕翔表示由於吊環運用肌肉不同,所以開始努力吃下教練的課表,體重從原本68公斤,這幾年肌肉量增重到75公斤左右,整個人變成大隻佬。
他笑說,「很多人問我,你是吃了什麼東西?怎麼變那麼壯,我都回沒有,我只吃了很多的肉、高蛋白還有水,跟一堆苦。每個人休息的時候,我就去狂操力量、狂壓重量。」
臺灣師大體操教練翁士航指出,王奕翔很具吊環潛力,「加上我們那時評估,當他下肢受傷後,那個落地心理陰影一定很大,之後藉由運動科學來幫助他,以及整個團隊合作,後來他進國訓,在李一白教練指導下,也進步很多,這幾年跟著(唐)嘉鴻出國也收穫很多。」
28歲王奕翔坦言起初轉練吊環,遭遇很多難題,年紀漸長,同期隊友一個個退休,心情滿糾結,家中父母也擔心他的未來,「但小時候那股不服輸精神一直在,我覺得要我就這樣放掉練了那麼久的體操,我想繼續堅持下去,每天在師大就是訓練、吃東西、訓練、吃東西,回家休息,四年來每天都這樣吃苦,那時又看到(唐)嘉鴻大哥也是這樣從傷病走出來,許多老師也是不斷鼓勵我,我想要繼續拚看看我的極限可以到哪裏。」
他覺得就算最後可能白忙一場,但這段過程,培養出的毅力,「我這種堅持,到下一個環境,下個階段應該都不會太差。」一開始轉項訓練確實發揮不順,翁士航告訴王奕翔不要急,慢慢來,回來賽場不是要比賽,而是要拿牌。沉澱好一段時間後,終於有所突破。
這幾年王奕翔擔綱唐嘉鴻陪練員,一同出國,從中學習許多國外好手的心態和技術,他很佩服頂尖好手上場後散發那股自信,場下則謙遜有禮。上個月他在體操世界盃杜哈站挺進吊環決賽,信心度提升許多。
他期許將來,逐步回復全能身手,挑戰明年名古屋亞運選拔,甚至衝擊奧運殿堂,跟國內好手們良性競爭,助臺灣體操更上層樓。
王奕翔背後刺青是綠巨人浩克披上盔甲,振翅高飛,代表重新飛翔,那是他第一次開刀受傷時所刺,左手臂則是決定者,天使與惡魔握手的圖案,提醒他自己做決定時要快一點,不要糾結這麼久。
(圖、文/長榮大學114全大運執辦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