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失去才懂得珍惜,北市大學彭育盛大一時小手術開刀,兩個月不能碰水練習,「那時才發現自己有多喜歡這個運動,對輕艇有多麼熱情。大四的他在114年長榮全大運輕艇公開男生組K1-1000公尺完成三連霸,摘下個人在全大運的第五金。
彭育盛這天決賽以4分03秒98率先衝過終點,銀牌為臺灣體大陳子豪的4分26秒94,銅牌為臺南大學王嘉瑋的4分28秒51。
彭育盛南港高中國中部二年級時接觸輕艇,高中階段轉學至南投縣水里商工,他表示國中畢業時成績沒有突破,因緣際會下轉換環境,嘗試不同訓練模式,才重回軌道。大學選擇回到台北,加入北市大學團隊,他覺得北市大資源充沛,「大學輕艇隊選擇不多,我是台北人,將來又想往教練方向走,北市大對我來說很合適。」
去年他代表征戰世青,深深感受國外團隊建置齊全,投入很多運動科學的設備跟人員,展現精實的訓練方式,所以整體實力強勁,他從中收穫不少經驗,接下來六月要挑戰亞青,期待發揮水準。
「輕艇要克服很多困難,我自己很幸運有這機會參與到培訓,繼續堅持在這條路上,我希望我可以再突破,臺灣不能只出一個賴冠傑,希望我們這運動,有更多人投入,然後有所成績。」彭育盛坦言高中升上大學的銜接,相當不容易,「關鍵還是在心態上,我覺得自己主動去做,跟別人逼著做是兩回事,自己主動去做也會願意用頭腦去想。」
他強調學生運動員不只身體進化,還有心理層面成長,「運動不只是身體上的負荷,腦的負荷也是有的,不管要思考技術怎麼進步,還有怎麼樣做對身體更好,甚至是未來要怎麼走,要繼續當選手還是去做別的事情,都要不斷去思考,才能突破。」
(圖、文/114年全大運提供)
《全大運》失而復得更堅持 彭育盛全大運輕艇K1-1000公尺三連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