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看新聞綜合

《體操》感謝臺灣師大 家的照顧 唐嘉鴻再進化拚202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操選手唐嘉鴻在巴黎奧運上,展現了堅韌不拔的精神,儘管在男子單槓決賽中遭遇掉槓失誤,仍憑藉卓越表現為臺灣贏得首面奧運單槓獎牌。背後,臺師大的運動科學團隊發揮關鍵作用,結合醫療團隊幫助唐嘉鴻在短時間內康復,重返賽場,並透過精確的生理監測和訓練調整,改進技術動作,實現了奪牌夢想。臺師大也積極發展體能訓練和傷害防護學程,致力於將奧運等級的運科技術普及化,培養更多專業人才。

決賽當天,第一位上場的選手壓力非常大,儘管一度掉槓,令國人捏了一把冷汗,但他仍勇敢地再次上槓完成動作,教練翁士航表示,雖然奪牌過程峰迴路轉,不過這全是唐嘉鴻用努力換回的,「我的想法就是不到最後一刻都不要放棄,假設今天嘉鴻失敗後,後面回場沒有堅持住,他就不可能奪下這面牌。很想說他運氣好,但這同時也是實力。」

(資料照片,中華奧會提供)

唐嘉鴻的故事不僅是運動場上的傳奇,更是一段激勵人心的奮鬥史。一年前,他因為阿基里斯腱斷裂的重創,不得不暫時離開體操場,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夢想。在家人、教練、運動科學團隊以及醫療團隊的全力支持下,唐嘉鴻依然能夠迅速康復,重返賽場,最終再次站上奧運殿堂。

從阿基里斯腱斷裂到再度踏上競技場,他只花了約半年時間,就出征世界盃挑戰賽巴黎站,更以超越以往的高難度動作,摘下單槓金牌。背後堅實的運動科學團隊,猶如場上軟墊穩穩地接住他,才讓唐嘉鴻在受重傷後,竟只花半年時間就重新站上競技場。「我們去國際比賽,大家都稱這真的是奇蹟。」翁士航透露。

備戰巴黎奧運期間,翁士航更進一步申請國科會精準運科專案計畫,由運動競技學系主任鄭景峰擔任主持人,匯集研究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以及運動傷害防護,甚至是電子工程系的各領域專家,包括臺科大教授林淵翔以及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教授李恆儒,組成研究團隊,協助唐嘉鴻透過更科學化的訓練,邁向顛峰。

該研究團隊在訓練前,讓唐嘉鴻穿戴儀器,即時偵測他的心跳呼吸、肢體動作速度及肌肉血氧飽和度,掌握他每日生理狀態,並隨之彈性調度課表,避免過度訓練造成傷害。此外,該研究團隊也透過體操智慧化裝備的開發,讓教練可以用手機就掌握單槓上技術動作的即時數據,甚至包括了選手在落地時的平衡與穩定能力的量化數據。

團隊更透過槓上感測器與影像數據系統的整合,即時掌握選手頭部與單槓的距離變化、脫槓與接槓的時間,進而能分析選手的滯空時間數據,由此找到最適合選手上槓的位置與角度,並協助技術動作難度的改善與精進。

臺師大校長吳正己表示,臺師大精準運科團隊成員陣容堅強,包含國家訓練中心運科總召相子元講座教授、國科會精準運科召集人陳美燕教授等,發展出體能訓練、傷害防護學分學程,將奧運等級的運動科學推展到全民運動。除了協助頂尖運動員的體操精準運科計畫外,還有其他國科會研究計畫在進行。

例如,與臺師大女足隊、運科團隊與長庚醫院合作,由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教授陳忠慶擔任主持人,協同前木蘭女足國腳運動競技學系周台英教練,透過生理學、營養學的研究,探討女性運動員較容易遇到運動傷害的原因。

同時,團隊也與國家運科中心、智慧穿戴設備業者Garmin合作,長期監測女性運動團隊隊員在訓練與比賽中的生理資料,累積的數據不僅可以分析運動員個別需要加強訓練的弱點,這些監測資料,有助於教練更精準全面地掌握隊員狀況,並進行調整。

運動與休閒學院院長王鶴森指出,臺師大積極深化國際發展,強化與企業端連結,朝向綜合型頂尖大學前進,面臨就業市場的快速發展、職場所需人才的多種樣態趨勢,學校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開設最少12學分的學程。近年來,臺灣運動風氣盛行,因此設立「運動傷害防護學分學程」及「肌力與體能訓練學程」,培養學生第二專長,提升未來就業競爭力。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主任張育愷指出,臺師大有充足的資源和能力,可以培育更多運動傷害防護專業人才,運動防護員必須兼具熱情、專業知識以及保持同理心,為運動員進行訓練或復健時,還要加強對身體知識的了解,例如生物力學、生理學、心理學等,並紮實學習運動科學的基本學科,才能在實際狀況中確實應用。

運動競技學系主任鄭景峰指出,為了因應國內外運動產業發展趨勢,透過跨域學習理念,培養學生具備肌力與體能訓練之學理基礎與專業技術,學習運動訓練計畫之設計與執行,並培養肌力與體能訓練的實務操作與指導能力,以增加學生專業知能,滿足產業人力需求。

(圖/台灣師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