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職業選手傳承搖籃 網球人才訓練基地培育後進
在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發展基金的補助及支持下,中華民國網球協會於2019年成立「菁英選手訓練站」,提供職業選手與青少年好手國家級一流的訓練基地,包含詹家姊妹、莊吉生、吳東霖、梁恩碩、許育修和曾俊欣等人,不定期都會在此練球。
職業選手長年在海外征戰,「菁英選手訓練站」提供選手回國調整期間免費訓練的場地。臺北市網球中心擁有多達11面室外球場、3面室內球場和健身房,即使北部冬季時常面臨天候不佳,選手也能風雨無阻參加訓練。
「菁英選手訓練站」總教練張孝雍當年從一個人開始獨自經營,如今團隊日漸龐大,目前有多達三位助理教練,還有合作的防護員、運動心理師等專業人士加入。張孝雍樂見人數增長,「到國外比賽回國的選手,像莊吉生、梁恩碩,他們就是會約在這邊訓練,這是我們當初創立這個訓練站的初衷。」
雖然中間一度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職業賽停擺、選手出國不易等難題,但訓練站並未因此停擺,而是鼓勵選手認真投入練球,因此不少曾在訓練站參訓的選手,在疫情解封後陸續寫下個人佳績,曾俊欣的世界排名突破前百,吳東霖和許育修先後勇奪個人首座挑戰賽單打冠軍。
職業選手莊吉生在返臺期間,多次至「菁英選手訓練站」練球,他說:「以前在臺北沒有地方可以好好練球,現在這邊有教練可以幫我們好好訓練,所以更多選手回來練球,也是可以讓臺灣更進步。」
對於後輩或青少年向他請教訓練或是技術問題,莊吉生也大方分享個人經驗,時常和莊吉生一同訓練的許育修表示:「其實像Jason(莊吉生)他的經驗歷練比較多,不管是技術、心理,或是在一些訓練的態度,每次跟他訓練完都有所成長。」莊吉生笑稱自己年紀比較長,知道自己是不少年輕好手的榜樣,因此也很樂於分享個人經驗,希望帶給年輕人不一樣的想法。
「菁英選手訓練站」的氛圍相當融洽,對此梁恩碩表示,由於職業選手大多清楚個人目標,整體練球氛圍也會更專注,因此她覺得訓練站的環境,對於職業選手來說有正面助益。
前輩以身作則扮演領頭羊,後輩得以效法學習,除了莊吉生發揮熱心助人的個性,不吝傳授經驗心法;職業好手許育修也是訓練站的「模範生前輩」,談到「自律」的代表人物,長期在此訓練的青少年好手萬奕彣和林立心異口同聲地回答:「許育修!」
許育修是總教練張孝雍的得意門生,雙方合作已有十多年,張孝雍說:「其實許育修小時候相當瘦,在同期選手間也不是最突出的一個,只是他很愛運動,除了有耐心,脾氣態度都很好,場上很肯跑,下場也肯練。」許育修從小發揮過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訓練過程中也以身作則,展現自律的精神和認真的態度,其他選手也因此耳濡目染,自動自發效法學習。
萬奕彣的國內青少年排名大幅提升,她直呼:「這邊的訓練氛圍超級好!因為參加訓練站,我的排名從20進步到5。」林立心補充道:「看到有比自己更好的選手,或是差不多年紀的選手,看到他們都很努力,所以我自己也會想要提升強度。」呂佳穎則說,「之前東霖學長回來的時候,我們一起練球,然後他就會在旁邊提點我,閃正拍的時候要再多繞開一點,往前多一點,我覺得這是很棒的正向循環。」
知名球評劉虹蘭的一雙寶貝兒女蔡宇恩和蔡宇甯也在菁英選手訓練站接受培訓,劉虹蘭過去是國手出身,曾拿下福岡世大運女雙銀牌,擔任過主播、球評和教練等多重角色,對於國內外的網球環境和選手故事如數家珍。如今劉虹蘭改變身份,身為一名家長,劉虹蘭希望兒女健康平安、快樂長大,她指出教練團隊和訓練環境是家長選擇的兩大重點。
訓練站由張孝雍領軍擔任總教練,劉虹蘭說:「他帶出許育修,當年就拿下三個大滿貫賽的(青少年)雙打冠軍,所以他的資歷沒問題。」此外,張孝雍在場上嚴謹的督軍風格,也讓劉虹蘭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笑說:「只要他站在那邊就夠威嚴,然後他的選手每個戰戰兢兢,態度非常好,所以我就知道這個教練,有他一定的實力。」
劉虹蘭分享女兒蔡宇甯初加入訓練站的故事,當年蔡宇甯年僅10歲,第一次就被安排和當時唸高中的羅翊睿對練,面對隔網站著18歲的男生高手,蔡宇甯相當緊張,雖然球技程度有明顯的落差,然而羅翊睿相當認真投入練球,並未因兩人的程度差異而感到意興闌珊。
劉虹蘭對羅翊睿良好的態度印象深刻,「等訓練完之後,我就跟羅翊睿說不好意思,讓你跟妹妹練球。」不過羅翊睿則回答道:「沒事,我也可以練得到球。」劉虹蘭表示,訓練站講求男女平等,整體訓練氛圍相當融洽,「我覺得最棒的地方,是很多女孩子來,她們第一點都提到說,這邊的男孩子不會調侃。」
事後蔡宇甯也深受啟發,主動和劉虹蘭分享個人心境的成長和變化,「有一天她就問我說:『媽媽,我有一天是不是也可以像他們一樣?』我覺得這是很棒的一點,選手他就遙望著另外一個階段,就會覺得未來我希望能夠成為這樣。」訓練站集結各年齡層的選手,年紀較小的青少年能效法下個階段的前輩選手,並且設定目標,從中學習進步。
蔡宇甯目前在國內青少年14歲女子組排名第一,也是不少後輩學習的優秀典範,國小五年級的江妍妮更把蔡宇甯當作個人偶像,她說:「我來訓練站看到蔡宇甯和黃琳鈴,打球的時候腳步動的很快,球質也很重,所以要向他們學習。」
張孝雍指出,選手、教練和家長三者間如何取得平衡,攸關到青少年能否成功轉變成為職業選手的關鍵之一。家長和教練需要互信程度和默契存在,家長尊重教練的專業知識,教練則會請家長在選手的日常生活中落實管理。
劉虹蘭說,青少年選手會因爲輸球感到挫折,或是遭遇不同階段的瓶頸,因而尋找心理的安全感。此時,選手、家長和教練之間的三方溝通就顯得相當重要,「在我和蔡宇甯是一個親子關係的時候,常會覺得茫然,可是當我們經歷在這個轉折點的時候,有經驗的教練,對我們來說真的很有幫助。」劉虹蘭提到,女兒蔡宇甯的求知慾和學習力很強,時常會主動瞭解訓練、體能和營養補充等各方面的知識,教練團會盡可能地協助選手尋找答案,並且從中溫故知新。
教練團對於青少年選手的發展影響甚大,另一位在網中訓練的青少年好手林立心就是代表案例,她的父親林俊宏指出,張孝雍總教練的系統性訓練,讓林立心在技術上尋求突破,在場外的情緒也更加安定,「不僅能在場上穩定執行策略,也對自己的自信有很大的一個成長。」林立心的蛻變反應在成績上,亮眼成績讓人有目共睹,在不久前的大衛體育盃全國排名賽,更是取得四強佳績。
中華民國網球協會秘書長王凌華表示,訓練站功效顯著,當職業選手返國調整期間一起集訓,不僅可以加強技術,同時也能增加自己的成績,整體而言發揮正面競爭、向上提升的效果。放眼未來,王凌華和張孝雍希望不僅有更多有志一同的好手和教練加入訓練站的行列,也期許臺灣的網球運動更加蓬勃發展。
(圖、文/海碩整合行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