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

《話中有話》胡金龍 (上):要用正確的方式來打球

圖文/文生大叔

這段訪問是在胡金龍的截圖風波之前做的,考慮了一陣子之後還是決定把它整理出來,不管接下來球隊要怎麼處理這位球員,我覺得胡金龍身為臺灣第一位挑戰美國職棒、並且成功站上大聯盟的內野手,他對棒球的一些觀念和想法,是很值得和大家分享的。

當然,你可以假裝自己是個業餘心理分析師,去從胡金龍的言談之間分析他為什麼會突然被打落神壇;但是我想,他對棒球應該化繁為簡的概念、以及對擇善固執的堅持,才是他能長年保持高檔表現的主因。

為什麼打陳禹勳這麼有把握?算一算你對他的打擊率超過六成。

打陳禹勳,我也不知道,因為他球速比較快,而且他是中華職棒裡投球比較有尾勁的,就是球最後會跑一下,這種投手在美國面對的比較多,可能比較習慣了;不曉得,說不定他投慢一點我就打不到了,我猜啦!不要告訴他。

你自己有注意到面對他的打擊成績特別好嗎?

其實沒有,但是可能都是關鍵的時候,精神會特別集中,腎上腺素會上來;他這幾年一直都是臺灣最優秀的投手之一,球尾勁很好,每次都要小心面對,所以我很享受那種高手對決的感覺,我希望他也是一樣。

(富邦悍將提供)

在臺灣碰過最難纏的投手是誰?

郭泓志!

可以不用這樣拍學長馬屁好嗎?你說陳禹勳投球很像美國投手,那郭泓志更是標準美式球路啊!

其實我沒有跟小郭前輩對決過太多次,可能一兩次吧?除了球速跟球路的威力之外,他有殺人眼神啊!我覺得他在投手丘上有一種掌控全場的霸氣,還沒投球就帶給打者很大壓力,這是他在大聯盟能夠成功的地方,我很佩服他。

在美國呢?碰過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投手是誰?

Kerry Wood(伍德),他那時是小熊隊的Closer(終結者),大家都說轉Closer已經不是他最厲害的時候了,但是還是太厲害了,球真的太會跑,還有Craig Kimbrel (金布雷爾)也是,他們的球質跟位移,真的是印象深刻;我覺得先發投手還好,你有機會慢慢跟他對決,像是在下棋,但是Closer的話,就真正是立刻就要分勝負、毫無保留的,球飛過來你會聽到縫線那種『嘶嘶嘶』的聲音,那種張力真的很刺激。

Kerry Wood是大聯盟少數兩位曾經單場比賽三振對手次數,和自己年紀一樣的投手,當時真的是備受期待的一位優秀投手,好可惜受傷開刀,後來轉為終結者;但是很多人說他狀況好的時候,球還是會像飛盤一樣進來,打者一點辦法也沒有。

我記得他對我投了一顆滑球,其實滑球還是曲球我也不記得了,球是直對著我的頭飛過來,我就很自然地上半身往後倒了一下,要躲開,結果那球一轉彎,就直接紅中,我還被隊友笑...

你常常說在國際比賽會有熱血沸騰的感覺,是因為穿了中華隊的球衣,還是有什麼特別原因?

腎上腺素,那種全身亢奮的感覺很奇妙,我想運動選手追求的就是那種決勝當下的亢奮;國際賽幾乎都是沒有明天的比賽,你輸了一場比賽就算沒有馬上被淘汰,也會讓球隊陷入很難翻身的狀態,對手當然也是一樣,不像平常球季可以慢慢把戰績拉回來,所以在國際賽雙方都一定要把最好的實力拿出來,一場定輸贏,看誰能壓倒對方。

碰到實力相當的競爭對手,甚至是實力超過你很多的,你就只能把握那個面對他的機會,迎向挑戰...

對,就是盡自己的全力,但同時也享受那種全力以赴、跟對手競爭的快感;那種張力會讓你不想認輸、不想放棄、一定要拚到最後。

第一次出國比賽,是崇學國小的事吧?

對,小馬聯盟的比賽,去日本。

那個時候十二、三歲,會覺得熱血沸騰嗎?

學生時期好像還好,可能因為第一次出國比較新鮮,碰到外國選手也沒有特別覺得緊張,就是傻傻的,聽教練的話把比賽打完而已。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想要出國打球的念頭?

高中畢業吧!亞洲球員要挑戰美國真的不容易,我是內野手,也不像陳金鋒前輩是強打者,所以那時候其實有考慮過是不是要去日本,去日本的話可能會先唸大學,然後再看會不會有機會參加職棒選秀;但那時家裡需要錢,剛好美國球隊又提供了簽約金和工作的機會,想一想高中畢業投入職場也不錯,於是就決定去美國了。

所以就是出國留學跟賺錢養家,你做出了選擇;那你是怎麼把英文學得那麼好?

因為小郭前輩教得好,從我剛下飛機就警告我說英文真的很重要,一定要學會,所以從第一年就一直記得前輩的叮嚀。

我記得你第一年球季就住在美國人的寄宿家庭...

對,那時和翻譯一起,低階一A球隊的安排就是球員都由寄宿家庭來接待,第一年會比較緊張,也可以說是害羞,因為真的聽不懂看不懂,只能從人家的語氣來猜,然後一點一點跟翻譯學;我的翻譯Jimmy很棒,在語言和文化上都幫助我很多,真的很感謝他帶我走過那一年,也因為他的關係,我第二年開始就不用翻譯了,自己一個人住寄宿家庭,努力融入美國人的生活。

胡金龍與翻譯Jimmy。

那時候跟老外的互動好嗎?

第二年對英文比較沒有那麼緊張了,然後很幸運的是有一個隊友Dominique Laurin跟我很好,他是加拿大人,連續兩年都跟我同隊,所以租車、租房子、還有出去吃飯,他都會幫忙安排,也會解釋給我聽;我自己也學會了幾個基本的句型,知道要怎麼問人,然後慢慢就一點一點越學越多。

所以你對語言算是有天份嗎?因為我覺得最少你的態度是開放的。

我覺得要敢講,這是第一個要克服的事,不管講對講錯都要敢講,一開始一定會被笑,誰沒有一個特別的口音?新加坡人講英文有口音,美國南方人也有腔調,每個人都不一樣,重點是要敢講出口,不要怕被笑。

現在大家都擔心美國種族歧視的問題很嚴重,你自己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問題?

其實我還好,很多當年的隊友到現在都還是好朋友,都有連絡,黑人白人拉丁美洲的都有,當年也沒有什麼太讓人困擾的問題;我記得最震撼的就是春訓報到的第一天,我推開宿舍房間門,裡面坐著的是兩個拉丁美洲的室友,跟我一樣不會英文,後來走出來一位是美國黑人,所以我第一天立刻就被迫適應了美國的多元文化。

在國外這麼多年,你自己怎麼去面對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隊友?

要去了解他們的文化,不管是音樂、食物、還有世界觀,他們也會對我們的文化好奇,一開始當然都會有一些誤解,彼此都會,但是如果你真心去了解對方,他們也會知道你是善意的,雙方很快就能彼此接納。

我記得有一個小聯盟的隊友,標準的美國黑人,就像那種Hip Hop音樂影片裡走出來的,春訓第一次見面,我們只是很正常的說Hi自我介紹,後來一整年球季下來,到了秋訓我變成像他們黑人彼此之間那樣,用What’s up my nigga來叫他;他一開始也是嚇一跳,滿頭黑人問號,但是後來就大笑跟我說,可以可以,My friend,你可以這樣叫我,後來他們都亂教我一些其他的黑人話,就是大家一起胡說八道,球隊裡的感情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你跟陳金鋒一樣,大概花了四年的時間上到大聯盟,很多人說小聯盟和大聯盟選手在球技和能力上其實沒有什麼差別,那你覺得能上到大聯盟的關鍵是什麼?

技術上的距離當然還是有,但是Mental(心理)的層面影響很大,因為那個地方是充滿了高張力,好的會留在那裏,不夠好的很快就會不見,很像每天都在期末考,你只是不知道誰在考試或是誰在評分而已;我覺得很多人都會先專注在技術上,因為那是站上大聯盟的必備條件沒錯,但是Mental上的強度才能幫你站穩,有些人很快就被擊敗,而且不是輸給別人,是自己被自己打敗。

你離開美國職棒的時候還不到三十歲,而且也還有機會到別的球隊去,為什麼決定要離開美國?

主要是因為肩膀受傷,雖然眼睛的問題已經好了,但是那個時候是在一個情緒上的低潮,不管做什麼事都覺得很沮喪,覺得人生沒有目標,所以幾乎有點不想再碰棒球,反而是天天都去打高爾夫球。

那時眼睛的問題已經好了嗎?我記得當時球隊說你可能是因為壓力的關係,造成眼球會不自主位移,這當然對你的打擊會有很大影響,後來有沒有確定到底是什麼問題?

我小聯盟一直打得不錯,後來上到大聯盟,打擊也不是問題,後來有一年就突然眼睛會抽動,不是眼皮或是眼眶,真的就是眼球;在美國,球隊一直讓我去看眼科醫生,檢查視力當然都不會有問題,但是眼球抽動還是沒辦法解決,直到回來臺灣才找到真正的原因是神經受到壓迫,而且是肩頸的部位去壓迫到。

我們在內野有很多撲接,如果頭部滑壘的話也是,撲下去的時候會壓縮到肩頸部,這邊如果長期緊縮甚至僵硬、又都沒有得到舒緩的話,那就會影響到血液循環,有時候也會壓迫到視神經,這些都是一體的。

臺灣的醫生比較厲害。

我還記得醫生幫我診斷肩頸部的時候,有問我說怎麼肩頸這邊這麼緊繃,是不是從來都沒有做過放鬆;我根本不知道那會和眼睛有這樣的關聯,但是在臺灣開始接受治療以後就真的好轉很多,後來就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困擾了。

但是也有人說這是你上大聯盟打不好的藉口。

我沒辦法管別人怎麼說,我只能說當時的症狀就是眼球因為不明原因會抽動,而且是不自主的,就是看東西會跳,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突然跳動;美國球隊讓我看眼科醫生,我自己也努力想要去克服這個問題,在美國能做的都做了,反而是在臺灣才找到答案,之後在大都會隊碰到肩膀受傷,那就是後來的事了。

從美國職棒回來,你覺得你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麼?

Respect (尊重),對球場的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他們對這個非常重視,給每個人足夠的空間,也尊重每個人的自主性,這種尊重。

這很有趣,因為通常我們會認為亞洲是比較強調尊重、比較注意禮貌的,像是我們會對球場脫帽,對裁判會敬禮等等...

在心態上,美國對場地的尊重是在於尊重所有為場地付出、讓我們能有這些設施比賽的人,他們尊重整理球場的紅土和草地、準備休息區和休息室,那是一種專業;我的專業是打球比賽,他們的專業是整理出一個職業等級的球場,這些都是知識和經驗的累積,是必須被敬重的,就是尊重專業。

那你自己對職棒比賽有沒有什麼體會?

美國嗎?我覺得他們很重視Play the game the right way,就是說要用正確的方式來打球,不要想著要取巧;講得抽象一點就是要往對的方向走,不要管旁邊那些彎彎曲曲的小道,要Be yourself,做你所能做的,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只是看著別人好,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

但是這幾年臺灣對所謂的美式棒球有一些檢討,覺得是不是臺灣球員並不適合這種訓練和比賽的風格?

因為他們會覺得你的資質不夠,年輕的球員資質還不夠,沒有到足夠的程度去體會美式棒球的訓練度和比賽精神...

你說的『他們』是...

就是有些教練的想法吧!他們覺得說球員就是不夠好,所以才留在臺灣,或是也有些球迷覺得我們是在美國混不下去了,才回來臺灣,那既然是這樣的話,美國的訓練方式當然也就不適合臺灣球員;美國是全世界的好手都在那邊,所以其實根本不需要怎麼去教,你會被大聯盟球團簽走一定是有天份,才會被球探看上,全世界的菁英都在那裏,大聯盟只是等著從裡面挑出最好的四十個人而已。

所以現在很多人說美國的方法並不適合臺灣,你覺得呢?

因人而異吧!看你怎麼去運用,我覺得沒有對與錯,棒球比賽就是黑與白,贏就是贏輸就是輸,沒有灰色地帶,職業比賽更沒有什麼雖敗猶榮;現在要討論這個其實也沒什麼用,美國方式日本方式又怎麼樣?如果你用很爛的方式訓練、用根本沒有效率的方式去怎樣怎樣,結果球隊卻打了冠軍,那你就是厲害。

就像有人說,在錯的時候就算做了對的事,那還是錯,但是如果在對的時間就算做了錯的事,也還是對,這不完全是結果論,但意思可能差不多吧!就像棒球,如果你仔細去想,它並不是一個像籃球或是足球那樣的團隊運動;羅力在投球的時候,投得好投得不好我都幫不了他,打者在打擊的時候也是一樣,壘上有人的時候你可能會考慮到戰術而去做一些調整,但是絕大多數的時候你都是要自己表現,你只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別人不能幫你,你也幫不了別人,只有當球隊上每個人都把自己做到最好,這個球隊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