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L》巨型中鋒褪去看ABL洋將趨勢
文/古硯偉
過去幾年,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巨型中鋒在台灣和東南亞找到另一片生存空間,比例之高令人稱奇,但本季逐漸可以看見ABL重磅長人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多200公分到206公分的洋將,也可一窺東南亞籃球發展和演進。
從籃球趨勢來看,過去「一寸高,一寸強」的觀念已經逐漸被顛覆,大量的團隊協防和進攻注重「Reading and Reaction」,不斷加強空間和速度的概念成為籃球主流,過去7呎2以上的慢速長人,或是超過三百磅以上的巨型中鋒,單一功能性的內線球員價值已經無法和過去比擬,雖然這類摩天大樓與大冰箱仍有一定價值,但即便在NBA,都已經逐漸退居成為功能性球員。
但從SBL到ABL,與台灣籃球最接近的地區,這類超大型洋將從沒少過,甚至一度成為洋將主流,從Garret Siler、James Tyler、Sim Bhullar、PJ Ramos等人多次進出SBL,甚至還不只一人拿下最佳洋將,直到上季頒布405公分身高上限,這類球員才逐漸走入歷史。
但在東南亞ABL,這類球員直到上個球季仍佔有一席之地,最有名的當然是從SBL轉戰ABL的PJ Ramos,以及馬爾他巨人Samuel Deguara,當然也有像是珠海戰狼透過老闆私人關係找上Eddy Curry,以及過去香港東方和馬來西亞猛龍曾用過Reggie Johnson。
亞洲聯賽尤其東亞,始終找不到世界級中鋒,兩百公分以上更是屈指可數,相較於歐陸和西亞,對於長人洋將的需求一直求才若渴,到了東南亞連195公分以上可用本土長人就已經是頂級稀有財情況下,中鋒洋將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會挑選這種大冰箱型的長人思考不難理解,FIBA規則並沒有防守三秒,只要有效控制節奏,防守只要能夠填滿油漆區站好最後一線,基本能保證禁區不失守。但ABL原有的各隊預算有限,即便上季開放薪資上限,還是洋將開價兩萬美元以上能夠負荷的球隊幾乎屈指可數,當球隊拼命想尋找能夠一對一有身材優勢的巨型長人,找到的不是傷病就是先天有缺陷,幾乎都是團隊和個人能力之間難以兼顧的雙面刃。
但從今年開始,原有ABL球隊的中鋒幾乎大洗牌,除了夢想家找來過去國際上少數身高7呎2還有跑跳能力的Liam McMorrow之外,最高大的球員是西貢熱火的老牌防守中鋒和Chris Charles,以及上季效力SBL達欣的Anthony McClain,其次的則香港東方的Michael Holyfield,但這幾人都是回鍋ABL的禁區苦力,主要工作在籃板球和防守,會不會留到球季最後值得觀察,並非找來Samuel Deguara和PJ Ramos那樣期待一柱擎天。
其餘球隊包含澳門黑熊最高的洋將是6呎6吋的小號中前鋒Brandon Edwards,菲律賓火焰最大號的球員是Renaldo Balkman,其餘泰國莫諾吸血鬼和珠海戰狼分別找到Ryan Watkins和Steven Thomas,兩名6呎9吋的球員都是ABL老面孔。而先前曾一度找不到禁區長人的馬來西亞猛龍,則在花蓮觀護盃期間連絡上前夢想家表現優異的Will Artino,可以說是今年暑假制服組最出色的表現。
可以看得出這些球隊在尋找不到真正超大型中鋒之後,慢慢轉往兼顧活動力和預算考量,而非僅是找先天條件優異的長人。
本季加盟ABL的富邦算是另一個特例,他們目前陣中三名洋將O. J. Mayo、Charles Garcia、Sim Bhullar都是超過ABL其他球隊預算數倍的水準,甚至很多球隊三名洋將薪水加起來還抵不過O. J. Mayo上季在達欣領的薪水。
加上上季因照顧家庭停賽一年的Sim Bhullar在原有洋將Tony Mitchell因簽證離不開美國時,主動聯繫投靠,無論洋將或本土水準確實都已經是ABL首屈一指,Sim Bhullar早在先前亞冠盃期間就看得出來速度和防守範圍完全跟不上富邦其餘球員,但富邦總教練許晉哲表示,富邦新球季不一定會採用三洋將陣容,加上速度越來越快,Sim Bhullar定位將會相當微妙,Charles Garcia將會是新球季最重要的內線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