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星期人物綜合

《田徑》貴人們不離不棄願意相信 張銘煌踏上奧運決賽舞台證明自己

成功往往需要經歷挫敗,但對運動員而言,挫折過程中還要和時間賽跑。

2011年對我國鉛球好手張銘煌是命運轉折開始,他透露當年體委會,因為先前廣州亞運表現欠佳,以及成績沒有突破,先不給予移地訓練經費。那時29歲的他,坦言心情非常徬徨無助,如果結束美國訓練,選手生涯可能劃下休止符。他說,「聽到經費要中斷,其實滿難過的,因為我認為說比賽還沒結束。然後蔡辰威主席,他說那後面的部分他來負責,我當下聽到非常感動。

幸好那時田徑協會理事長蔡辰威全力相挺,支持張銘煌繼續在美國訓練,終於先在2011年神戶亞洲田徑錦標賽奪金以及隔年2012年倫敦奧運成為亞洲唯一闖進決賽的鉛球選手,證明他的實力。

張銘煌回想當年狀況連連,「2011年神戶亞洲田徑錦標賽比完後,我當然信心大增,我覺得奧運應該很有機會,我是嚮往前八名,甚至會拿到獎牌,那我在重量訓練時,可能在表現最大力量,卻把左手肌腱弄撕裂,當下感到滿著急,感到焦慮。」

傷勢纏身,張銘煌仍堅持著前進奧運夢想,跟美國教練巴比特(Donald Babbitt)合作,倫敦奧運前狀態頂多在20公尺左右,「教練賽前不訂目標,他跟我說,『你要享受這個比賽。』。」

他確實沒有想太多,資格賽擲出20公尺25,成為本屆亞洲唯一,也是台灣運動史上繼楊傳廣和紀政後第三位進入奧運決賽的田徑運動員。儘管最後決賽19公尺9912人中位居末席,但這段踏上最高殿堂的決戰過程,在他選手生涯留下難以忘懷篇章。

「那我希望說,未來的時候,只要我們台灣選手,有遇到困難,那我相信可以很快速跟他們解釋,用我的經歷跟他們分享,過去種種在大賽之前,遇到哪些問題,要如何去應對。」

張銘煌認為運動生涯能夠走到這步,衷心感謝許多人栽培,特別是中華田徑協會兩任理事長林正峰、蔡辰威,以及秘書長王景成不離不棄、願意相信。將來張銘煌要延續這種感恩的心與歷練的拚,傳承國內下一代。

相關閱讀:

《田徑》重新站起的勇氣 張銘煌屢敗屢戰

《田徑》要做就做到最好 張銘煌鉛球起點

《田徑》張銘煌下一站 挑戰成為國際級教練

(封面照片/李天助提供)